皮膚是人體重要的器官, 它起到屏障作用, 保護體內器官和組織免受損傷, 同時可形成天然的保濕系統。皮膚中的天然保濕系統包含水、脂類、天然保濕因子三類成分。角質層也是保持皮膚水分的重要部分, 具有很強的吸水能力和屏障功能。角質層含有10%-30%的水分, 當水分含量低于10%時, 皮膚中的生物大分子失水, 使得皮膚失去彈性, 干燥粗糙, 逐漸老化,高于30%會過度水合,都不利于角質層健康。
很多消費者在選購含有保濕功效化妝品時,都會關注產品背后成分列表里的保濕成分,下面介紹一下不同的保濕方法及幾種常見的有保濕功效的成分。
皮膚保濕方法可以分為內源性保濕和外源性保濕[1]。
內源性保濕
內源性保濕是從角質層細胞、細胞間脂質、水通道蛋白等角度對皮膚角質層保濕。角質層水分的保持主要來自于①角質細胞中的天然保濕因子;②水通道蛋白AQP3運輸水、甘油分子;③細胞間脂質有序排列形成防止經表皮水分丟失的屏障。
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內源性保濕成分:
1、透明質酸:透明質酸是一種理想的天然保濕因子,廣泛存在于動物(雞冠、豬皮)和人體(關節液、軟骨、皮膚)中,通過與水結合形成氫鍵,可保留比自身重500倍~1000倍的水,具有非常顯著的保水功效[2]。
透明質酸結構式*圖源自網絡
2、乳酸鈉、乳酸:在人皮膚中存在,屬于天然保濕因子,增加角質層角蛋白的吸水量,具有較好的保濕性,乳酸還可調節皮膚的酸堿度。
3、神經酰胺:神經酰胺是一種類磷酯,它占皮膚角質層脂質的40%~50%,是角質層脂質的主要成分。神經酰胺具有很強締合水分子能力,它通過在角質層中形成網狀結構維持皮膚水分,在保持角質層水份平衡上起極重要的作用。
4、甘油:甘油存在于人體皮膚的角質層中, 可以說是天然的內源性保濕劑。甘油會在皮膚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也能吸收自身重0.6倍的水,具有補水保濕的效果,但當環境的相對濕度過低時,甘油保留水分子的效果會下降。
外源性保濕
外源性保濕是通過在皮膚表面減少皮膚角質層水分蒸發或從空氣中獲得水分,起到保濕的作用。外源性保濕類成分分為封閉性成分和保濕性成分,它們的保濕水合機制不同:封閉性成分在皮膚上產生一層薄薄的膜,來減少角質層水分蒸發;保濕性成分通過控制與周圍空氣之間水分的交換使皮膚維持在高于正常水含量的平衡狀態, 從而起到減輕皮膚干燥的作用。
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外源性保濕成分:
1、角鯊烷:角鯊烷是從深海鯊魚肝臟中提取的角鯊烯經氫化制得一種烴類油脂,故又名深海鯊魚肝油。角鯊烷是與人類皮脂最相近的一種油脂,皮膚有較好的親和性,在皮膚表層形成一層滲透性良好的保護膜,讓皮膚順利代謝水與空氣,可以阻止水分流失。使用含角鯊烷護膚品之前,一定要做好補水的工作,預防因水油不平衡出現悶痘的現象[3]。
2、凡士林:是一種烷系烴或飽和烴類半液態的混合物,也叫礦脂,由石油分餾后制得。它不親水、不會被吸收,涂抹在皮膚上能在其表面形成一層膜,使水分不易蒸發散失,可以保持皮膚為濕潤狀態,阻擋來自空氣中的細菌和皮膚接觸。
3、幾丁質:又稱甲殼素甲殼質,其廣泛存在于蟹、蝦、昆蟲的外殼及菌類、藻類的細胞壁中。幾丁質可吸附自身6倍的水,同時具有天然抑菌功效,廣譜抗菌率非常高,常用做化妝品中天然添加劑。
4、聚乙二醇:聚乙二醇具有較強的吸水性,在常溫條件下可從空氣中吸收水分,分子量一般在200-2000,分子量越小保濕性能越好。
5、羊毛脂:羊毛脂是附著在羊毛上的一種分泌油脂,主要成分是甾醇類、脂肪醇類和三萜烯醇類與大約等量的脂肪酸所生成的酯。無水羊毛脂能吸收二倍重量的水,保濕能力強,能軟化皮膚,改善皮膚粗糙,常用于唇膏、護發素、面霜中。
學習了解更多的保濕成分,才能更好選擇適合自己的護膚品,一起做一名合格的“成分黨”吧!
相關推薦:
我們的服務:
研發服務 | 體外功效評價 |
• 研發咨詢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