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覆蓋于整個體表,起到了重要的屏障作用。一方面保護機體內各種器官和組織免受外界環境中機械的、物理的、化學的和生物的有害因素的侵襲;另一方面防止組織內的各種營養物質、水分、電解質和其他物質的喪失,從而保持機體內環境的相對穩定[1]。皮膚屏障由皮脂膜和皮膚“磚墻”結構構成,我們的表皮就類似“磚-墻”結構,角質細胞像一個一個壁壘,就如同“磚”;角質細胞間也存在了一些油脂成分,稱為細胞間脂質,它將角質細胞嚴密地連接起來,保證既不丟失水分,又不受外界侵犯,就如同“灰漿”;同時在覆蓋在這層磚墻結構之外還有一層皮脂膜,作為“外墻的涂層”共同保護我們的皮膚健康[2]。
*圖源自網絡
1 皮膚屏障的皮脂膜
皮脂膜是皮膚屏障結構的最外層防線。其水分來自汗腺分泌和透表皮的水分蒸發,脂類來自皮脂腺的分泌產物以及角質細胞崩解的脂質,除此以外還有許多表皮代謝產物、無機鹽等。皮脂膜中的脂類隨皮脂腺分泌脂質的量及脫落的表皮細胞數目而變化。其成分主要為鯊烯、蠟酯、三酰甘油和游離脂肪酸,而這些成分是結構性脂質所缺乏的[3]。
皮脂膜中的脂質有以下功能:①潤滑皮膚,減少皮膚表面的水分蒸發;②參與皮膚屏障功能的形成;③參與皮膚pH值的形成。另一方面防止組織內的各種營養物質、水分、電解質和其他物質的喪失,從而保持機體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皮脂膜中的脂質在潤滑皮膚和減少皮膚表面水分蒸發等具有重要的生物學作用,然而,如果護理不當,過度洗滌可除去皮膚的皮脂,破壞皮膚的屏障,造成皮膚干燥和透皮水分丟失增加。
2 皮膚屏障的“磚”結構
表皮層又包括角質層,顆粒層,有棘層和基底層。雖然它們都是角質細胞但它們的形態和功能發生了特殊的變化。角質層即死亡細胞,也就是所謂角質,起到保護作用,有一定的隔離吸收紫外線保護皮膚作用;顆粒層有一定的隔離吸收紫外線保護皮膚作用;有棘層吸收營養成份,供給基底層,有一定免疫功能,最后基底層相當于角質細胞的母細胞,此層細胞不斷分裂。皮膚角質層持續的更新過程就是通過從表皮表面脫落“老的”角質細胞來平衡的。
3 皮膚屏障的“灰漿”結構
表皮中的脂質包含50%的神經酰胺、25%的膽固醇和15%的游離脂肪酸及含有非常少的磷脂[4]。神經酰胺具有保水作用,并與皮膚的水份散失密切相關,隨著年齡的增長含量也會不斷減少。膽固醇起調節角質層細胞的聚合和剝離的作用。游離脂肪酸則與表皮pH值變化密切相關。這些成分含量的不正常變化都會導致相關皮膚疾病的發生。
參考文獻
轉載自:藥大妝研
我們的服務:
研發服務 | 體外功效評價 |
• 為功效原料改良及開發提供技術支持 • 為產品配方改良及開發提供技術支持 • 研發咨詢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