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知紫外線、酒精、熬夜、使用酸類產品等因素容易引起皮膚刺激,如干燥、瘙癢、灼痛、泛紅等。這種情況下,舒緩成為我們護膚的首要選擇。
舒緩的定義
舒緩,在《化妝品分類規則和分類目錄》中的定義是:有助于善皮膚刺激等狀態。皮膚受到刺激后若表現出高反應狀態,即刺痛、灼熱等主觀癥狀或出現紅斑、毛細血管擴張等客觀體征,則極有可能為敏感性皮膚。
《化妝品功效宣稱評價規范》第九條規定:具有舒緩功效的化妝品,應當通過化妝品功效宣稱評價試驗方式,可以同時結合文獻資料或研究數據分析結果,進行功效宣稱評價。那么在實驗室如何判定產品是否具有舒緩功效呢?
化妝品主要從三個方面發揮舒緩功效:皮膚屏障、神經鎮靜、炎癥反應。
皮膚屏障
皮膚屏障功能受到損害時,易引發皮膚刺激性。在化妝品的功效研究中,通常會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鈉(SLS)敷貼,膠帶粘貼及紫外線照射三種方式對皮膚進行微弱損傷,進而進行皮膚刺激性檢驗。通過模擬皮膚在受到外來刺激的狀態后,組織形態的變化。同時對比使用舒緩產品后皮膚狀態的變化。
空白對照組 SLS刺激組 SLS刺激+產品組
由圖可知,當皮膚模型受到刺激后,角質層分布疏松,下層活細胞層數減少,而使用樣品后明顯改善,說明該產品具有良好的舒緩效果。
神經鎮定
根據目前已知的研究成果,皮膚產生的熱痛癢都和一種神經元受體:TRPV1 有關。激活TRPV1會引起Ca2+內流,導致皮膚滲透性增加,產生刺痛、燒灼的感覺。辣椒素(CAP)能夠激活TRPV1受體,引起皮膚刺激性。以TRPV1為檢測指標,檢測辣椒素刺激后TRPV1的表達量。
圖中綠色熒光強度代表TRPV1表達量,通過CAP刺激后TRPV1表達量增加,使用產品后熒光強度減弱,TRPV1表達被抑制,皮膚得到有效舒緩。
炎癥反應
當外界刺激皮膚時,皮膚免疫系統啟動,會釋放出各種各樣的炎癥因子以及組胺,引起血流加快、細胞的通透性增加,導致皮膚出現面部緊繃感、刺痛感、灼燒感、麻刺感、疼痛以及持續性癢感。
炎癥介質和炎癥因子是目前常用于評價化妝品舒緩方式之一。脂多糖(LPS)作為一種內毒素,可引起細胞強烈的免疫反應。通過LPS刺激巨噬細胞,檢測使用產品前后IL、TNF-α、PGE2等炎癥介質的分泌,評價產品的舒緩能力。
現已經證明中藥方劑黃芩湯可以通過降低IL-6和TNF-α的表達來抑制皮膚炎癥的發生。通過使用棕櫚酸(PA)影響SZ95細胞進行造模,通過RT-qPCR和ELISA測定IL-6和TNF-α的表達。在PA刺激下,SZ95細胞中IL-6和TNF-α mRNA表達均增加,而通過使用黃芩湯后,抑制IL-6和TNF-α的表達。
由圖可看出,外來刺激通過刺激炎癥因子的產生,影響細胞活性,癥狀表現為紅斑、水腫、熱感、疼痛等,老化程度加深,還會使皮膚缺乏緊致和彈性,導致皺紋的產生。
肥大細胞在過敏反應發生時,會以胞吐形式將細胞內的顆粒釋放到細胞外,產生組胺等介質,使皮膚出現瘙癢等問題。通過檢驗肥大細胞的脫顆粒占比,可判斷產品是否具有舒緩效果。
刺激組 刺激+產品組
對比圖中抑制肥大細胞脫顆粒的作用,樣品組的脫顆粒細胞數目明顯下降,即可說明樣品的舒緩功效。
參考文獻
相關推薦:
我們的服務:
研發服務 | 體外功效評價 |
• 研發咨詢服務 |